close

  □晚報記者 楊玉紅 報道 晚報製圖 任萍
  北京時間昨晚6點,全世界65個國家和地區同步公佈2012年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測試結果。上海在2009年首度參加PISA測試取得三個第一之後,今年在數學、閱讀和科學素養三方面又獲得三個第一。
  PISA2012中國上海項目組的組長、上海師範大學校長張民選表示,測試結果讓我們獲得更多自信,併發現部分不足之處,值得自省。
  什麼是PISA?
  PISA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進行的15歲學生閱讀、數學、科學能力評價研究項目,主要考查義務教育末期學生是否掌握參與今後社會生活所需要的問題解決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該項目從2000年開始,每3年一次,每次從閱讀、數學、科學中選擇一個作為主要領域,另外兩個作為次要領域。
  2009年上海第一次參加 PISA,閱讀(556分,主要測試領域)、數學(600分)和科學(575分)均列首位。2012年是上海第二次參加PISA,這次測試主要領域是數學,參加的國家和地區為65個。根據OECD 對測試抽樣的技術標準要求,來自上海的155所學校的6374名學生代表全市各類中學的9萬餘名15歲在校生參加測試。
  上海PISA 項目實施工作是在上海市教委領導下,由PISA中國上海項目組負責的。項目組秘書處和研究中心設在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自信
  55.4%上海學生數學達高水平
  2012年的PISA測試的主測項目為數學,特別關註學生的數學素養。數學素養,是指學生在各種背景下進行數學表述、數學運用和數學闡釋的能力。它包括數學式的推理,以及使用數學概念、步驟、事實和工具來描述、解釋和預測現象; 它幫助個體認識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做出有根據的判斷和決策,以成為具有建設性、參與意識和反思能力的公民。
  結果顯示,上海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為613分,在65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一,86.8%的學生達到或超過OECD 平均成績(494分);其次是新加坡(573分)、中國香港(561分)、中國臺北(560分)、韓國(554分)、中國澳門(538分)、日本(536分)均進入前十,顯示東亞在數學領域的優勢。
  上海在數學成績分佈上整體高於其他國家和地區,且高端優勢特別明顯。上海高端(第95百分位數)學生成績為765分,低端(第5百分位數)學生成績為435分,分別比OECD高端和低端平均成績高120分和91分。
  PISA描述了6個數學精熟度水平,高水平(精熟度水平達到5級、6級)學生掌握了概括、推理、建模等高層次的數學思維方法,低水平(1級及以下)學生沒有掌握適應未來生活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數學能力。上海高水平學生達55.4%(6級為30.8%,5級為24.6%),是65個參與國家和地區中最高的,OECD平均為12.6%;上海低水平學生占3.8%,是所有參與國家和地區中最低的,OECD平均為23.0%。
  在數學素養分量表分析中發現:學生在4個內容領域分量表上的表現均列第一。空間和圖形(649分)、變化和關係(624分)表現高於數量(591分)與不確定和數據(592分)。在解決數學問題的3個過程中,上海學生同樣名列第一,把現實問題表達為數學問題等數學表述能力(624分)最好,用數學方法解題等數學運用能力(613分)較好,對結果的解釋和評價等數學闡釋能力(579分)相對薄弱。
  男生和女生在數學總量表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男生在數學表述、數學闡釋兩個過程分量表上顯著高於女生,在變化和關係、數量兩個內容領域分量表上,男生有顯著優勢。
  90%以上學生表示師生關係融洽
  本次測試中,總體來看,上海學生感受到的師生關係是融洽的:分別有90%以上的學生同意或非常同意“學生和大部分老師相處融洽”(93.2%),“大多數老師都為學生考慮”(91.2%),“當我需要額外幫助時,老師就會幫我”以及“大部分老師對我很公平”(90.3%)。
  張民選分析道,上海學生對數學教師的教學方法整體評價較高,教師在課堂上善於為學生提供學習上的支持。上海學校一般都採取積極措施來確保學校教學質量,有98%的學校採用師徒結對的辦法,有94%的學校推行標準化的數學教學政策(例如學校教學使用共同的教學材料,並有相應的教師培訓)。
  此外,本次調查中,對“我的大多數老師都認真傾聽我要說的話”表示同意或非常同意的學生的比例(80.7%)相對較低。
  數學、閱讀和科學優秀生比例最高
  上海學生閱讀平均成績為570分,位居第一,其次為中國香港(545分)和新加坡(542分)。上海學生閱讀精熟度水平達到6級的占3.8%,僅低於新加坡(5.5%),5級水平占21.3%,為最高,5、6級合計比例(25.1%)也最高,OECD 平均為8.4%。1級及以下比例(2.9%)是各國家(地區)中最低的,OECD平均為18.0%。上海女生閱讀成績比男生高24分,性別差異小於OECD平均(38分)。
  上海學生科學平均成績為580分,位居第一,其次為中國香港(555分)、新加坡(551分)和日本(547分)。科學精熟度水平達到6級的比例為4.2%,僅低於新加坡(5.8%),5級水平占23.0%,是最高的,5、6級合計比例(27.2%)也最高,OECD平均為8.4%。1級及以下比例(2.7%),是最低的,OECD平均為17.8%。上海男女生科學成績沒有顯著差異。
  上海在數學、閱讀和科學三個領域均達到5、6級的高水平學生的比例為19.6%,是最高的,OECD平均為4.4%; 至少在一個領域是高水平學生的比例為56.0%,而OECD平均為16.2%。在PISA2009中,上海在三個領域均為高水平學生的比例為14.6%,OECD平均為4.1%。
  在情景中解題體驗更多驚喜
  2012年4月13日,洋涇中學滿溪柳參加了PISA測試。參加這個測試是毫無壓力的,PISA 是考察學習能力,與平時考試不一樣,測試時會有情景,甚至公式都可以告訴的,無需複習無需準備。
  “PISA的題目都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創設一個個情景,與生活十分密切。題目中不會有意設置陷阱,旨在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會一步步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滿溪柳回憶道,PISA測試涉及的知識面非常廣泛。例如題目中會涉及到風帆船、房屋裝修圖、人口金字塔及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還有如何開展暑假工作等等。有的是開放型題目,考察學生的人文素養。
  “PISA 測試帶給我的不僅是一種全新的體驗,更有一種思考數學學習的新角度。”滿溪柳笑道,2012年PISA測試重點是數學,有一題關於小兔子繁殖問題,有第一個月到第六個月的數據,故事主人公簡將其描點發現不是直線,要求判斷出第七個月的小兔子數。有故事的數學題更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希望老師們把“小兔子”放進數學題中;數學的學習過程是有驚喜的,希望多一點機會讓我們體驗那驚喜,讓我們在“搭積木”中學習。
  自省
  每周作業時間13.8小時,世界第一
  上海學生報告的校內上課時間為平均每周28.2小時,在65個國家和地區中位於第9位。其中數學、語文和科學課程時間為每周13.0小時,列第7位;作業時間為平均每周13.8小時,列第1位。
  張民選分析道,上海的數據結果表明,上海15歲學生平均每周最佳作業時間在11小時左右(周末時間也納入計算),在最佳作業時間內作業時間越長成績越好,但超過最佳作業時間後成績提高程度很小。
  女生學數學堅持性較差、更易焦慮
  通過數學測試分析,上海學生接觸正式數學內容的機會是最高的,學生之間的差異很小,比OECD平均更均衡。上海屬於學生間學習機會差異小,數學平均成績高的地區。
  項目組專家分析發現,上海學生的學習堅持性、數學學習興趣顯著高於OECD平均水平,學習數學的外部動機與OECD平均水平相當。上海學生解決常見數學問題的自信水平是最高的,但有較多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焦慮。儘管上海男女生在數學成績上並不存在顯著差異,但相比男生,女生的堅持性較差,更易焦慮,對自己的數學能力評價不高(在所有選項上都比男生低20個百分點左右):在“數學能力與自我評價、數學學習焦慮”的調查表中,80.5%女生表示“我擔心自己的數學成績或等級”,男生的比例則為61.6%;63%的女生表示“我常常擔心,數學課對我來說很難”,男生的比例為43.1%。
  上海初中學生數學成績的差異主要是學生個人能力和家庭背景差異造成的(71%),學校因素造成的差異只占29%;初高中合計,個人因素占53%,學校因素占47%(OECD平均值分別是63%和37%)。這表明上海中學階段數學成績均衡程度不如OECD平均,但初中均衡程度好於OECD中學階段總體情況; 將父母受教育程度、職業,家庭財富、教育資源和文化資源等綜合為家庭經濟社會文化地位(ESCS)指數,上海最低1/4的學生數學平均成績達到562分(OECD平均是452分),是最高的。這說明,上海家庭社會經濟文化地位較低的學生也能夠取得較好的成績。上海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613分,OECD平均為494分;上海學生的ESCS指數能夠解釋學生數學成績差異的15.1%,與OECD 平均(14.6%)沒有顯著差異。綜合這兩個維度,上海屬於“成績高於OECD平均,教育公平與OECD平均水平相當”的地區。
  學生是否自選數學學習難度?
  “在過去30年,上海堅持基礎教育均衡化發展。近年來,上海採取委托管理、名師名校長培養工程等多種舉措,抬高基礎教育發展底部,整體提高學生學業水平依然是上海教育的財富和貢獻。”張民選表示,上海學生在數學上的卓越表現說明優質教育並不是削峰填谷,培養拔尖人才與減少低端學生是共同起作用的; 教師越來越重視引導學生從強調記憶背誦的傳統方式,轉變成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學習方式。上海還繼續堅持《上海市中長期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提高每所學校的辦學質量”、“讓所有學生獲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
  “結果也給我們留下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張民選表示,就數學學科而言,上海高水平(5、6等級)學生比例達55.4%。OECD 平均水平為12.6%。對於政府來說,數學課程是否可以考慮根據學生能力對難度分級,讓部分學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與此同時,辦好每一所學校,縮小校際差異。
  對於學校來說,合理控制學生作業時間,減少額外作業,給學生更多個性發展的時空;加強數學結果在現實情境中的應用、解釋和評價能力;增強女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減少焦慮。對家長的啟示是,可以正確認識上海基礎教育的質量,不要增加學生額外的課業負擔。
  張民選還說,本次公佈的測試結果主要是學生通過紙筆表現出來的成績,而影響一個人終身發展的除了基礎教育,還需要重點培養的社會責任感、健全的體魄、善於與人打交道等,這些方面雖然沒有測試,仍值得學校、家庭、社會重視對待。
  行動
  滬將推十大指標全面綜合衡量
  □記者 崔翼琴
  晚報訊 PISA 中國項目組組長張民選教授表示,上海不會永遠參加PISA測試,要在將來形成自己的科學評價體系。今後上海還將通過自己的評價體系——“綠色指標”來評價學生,希望以此提醒教育界不僅要關註學業成績,更要關註背後的付出;關註學業質量,更要關註快樂成長的過程。
  去年,本市構建中小學生學業質量綠色指標,對學生學業質量的評價不再是學業成績的單一標準,而是由十大指數進行全面綜合的衡量:除分析學業水平外,還考查品德行為、身心健康水平(包括學生近視率、肥胖率、身體素質等)、學習動力(包括學生學習自信心、學習動機、學習壓力、學生對學校認同度)、學業負擔(包括睡眠時間、作業時間、補課時間)、師生關係等因素,意在關註學生的全面成長。2011年度“綠色指標”測試結果揭示: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學習主要出於求知欲、學習興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願望)高、學習方法好、學習自信心強、師生關係好的學生,學業成績相對較好;學習壓力(主要是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心理負擔和焦慮)大、外部學習動機(主要是為了得到教師或父母的獎勵或避免受到懲罰而學習)強的學生,學習成績相對較差。在學生健康快樂成長的過程中,學校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家庭環境不利的影響。
  今年上半年,上海首次發佈“中小學校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結果。“綠色指標”改變原來唯分數論的評價方式,從學習動力、師生關係、體質健康等10方面對學校全盤考量,成績在上海中小學的評價體系中,從原來的“唯一”變成“十分之一”。
  《上海教育》專訪PISA之父施萊歇:
  上海教師還可更有創造力
  經合組織(OECD)PISA 項目主管和督導,德國數據家、教育研究者安德烈亞斯·施萊歇,被稱為 PISA 之父。昨天,上海再獲PISA佳績, 《上海教育》 第一時間採訪到他。
  他對上海學生在PISA2012中的表現給予高度評價,也從國際比較與借鑒的角度為上海教育的發展提出可以改進的方向。
  上海學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其實並不在那些要求他們簡單再現所學的任務中,而是在那些需要他們根據所知做出推測,併在新的情況下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任務中。
  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也是上海樣本的一部分,上海表現優秀正因為學校在挖掘弱勢學生的學術潛力方面比大多數西方國家(除歐洲和加拿大外)做的好多了,這些學校能夠打破在弱勢、低表現、低水平的學生參與和動機之間的螺旋式下降。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絕不可能好過其教師質量。上海能從芬蘭這樣的國家學到的是支持教師革新教學法,提升自身及同事的表現,追求通往更強大的教育實踐的專業發展。過去的目標是標準化和順從,但如今頂尖的表現者必須讓教師變得有創造力。
  記者:請問您對PISA2012中上海學生的表現作何評價?從這次的成績來看,您認為上海學生的優勢和短處在哪裡?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從2009年開始,上海的數學表現就從良好上升到出色,這一點在高表現學生的分佈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很大一部分上海學生能通過自己做調查,以及給複雜的問題場景建模等方式,對信息做出概念化和一般化的處理,以實現信息的有效利用; 上海學生還能把知識應用在相對非標準化的情境中,還能將不同的信息源和呈現方式聯繫在一起,並實現靈活轉換。
  上海學生表現出了出色的數學思維和推理能力,並能據此設計出全新的方法和策略來應對全新情境中的問題。
  最後一點同樣重要,上海學生善於反思自己行為,能構思、計劃、準確描述自己的行為以及與他們的發現、闡釋、論據、對全新情境的適用性相關的反思。這些高級數學思維技能在許多別的國家的學生中相當罕見。
  但上海的很多學生的參與度不高,學習態度也不積極,自我的概念較弱,自信心不足,而在現代社會,參與度、學習態度、自我概念、自信心都是十分重要的,我想,這些也是上海教育有進一步提升空間的領域所在。
  記者:您如何看待上海的教育體系?您覺得上海還需要做哪些改進?
  安德烈亞斯·施萊歇:有人認為上海在PISA測試中的成功只是反映了死記硬背的學習和對試題的拼命鑽研。但上海學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表現,並不在那些要求他們簡單再現所學的任務中,而是在那些需要他們根據所知做出推測,在新的情況下創造性地運用知識的任務中。
  上海已經設計了強有力的策略,將最有天賦的教師吸引到最具挑戰性的教室,將最好的校長派到最困難的學校。不過,上海PISA結果的社會差距仍然比較明顯,應引起政策制定者的關註。
  全世界還能從上海學習的是:領導人是如何讓公民作出重視教育、重視未來的選擇,而不是關註今天的消費。還有一點是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有可能成功。
  在上海,學生們不僅相信他們掌握著獲得成功需要的能力,相信自己已為成功做好充分準備。上海和大多數亞洲國家的學生一直相信的是,成功主要是努力的產物,而不是繼承的天分,這意味著,教育和社會環境可以在灌輸鼓勵教育成功的價值觀方面有所作為。
  過去,不同的學生以相似的方式接受教育。在最近的教育改革中,上海開始擁抱多元的教學方式,教師對每個學生都寄予厚望,包括那些有遷移背景的學生,而且意識到普通學生也有驚人的天分。這些是北歐國家很占優勢的領域。一所學校的教學質量絕不可能好過其教師的質量。上海非常重視選拔和培訓教育工作者。在決定資金投入時,上海優先考慮教師的質量,而不是班級的規模。上海還為教師提供職業成長的智慧路徑。  (原標題:蟬聯PISA第一 上海自信也需自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a50oayvc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